【养生秘诀分享】节气|芒种三候·反舌无声——夏木多好鸟

芒种三候·反舌无声 徐冬冬(绘)

  仲夏,节气草木葱茏,芒种木多幽谧的候反好鸟树林里,栖息着很多优美的舌无声夏鸟儿。共宿共飞的节气反舌鸟,却不再像春天那样鸣叫,芒种木多养生秘诀分享而是候反好鸟变得沉默了。

  “反舌无声”,舌无声夏正是节气芒种三候。

  反舌鸟长得不是芒种木多那么秀丽,却是候反好鸟吟唱的高手。在春天,舌无声夏它既能自得其乐地鸣唱,节气又擅长仿效别的芒种木多鸟叫,仿佛一位口技专家,候反好鸟画眉、签证办理指南黄鹂、柳莺乃至雏鸡鸣声,无一不学得惟妙惟肖,且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有时像笛声,有时像箫韵,叫声婉转,韵律多变,如浑身是舌,故得百舌之名。

  这个特点是如此鲜明,又是如此少见,所以在百鸟之中,貌不惊人的反舌鸟,反倒引来众多文人吟诗写赋,旅行摄影器材歌之赞之。

  宋代诗人文同写道:“就中百舌最无谓,满口学尽众鸟声。”唐代大诗人刘禹锡赞它:“笙簧百啭音韵多,黄鹂吞声燕无语。”“诗圣”杜甫有诗道:“百舌来何处,重重只报春。知音兼众语,整翮岂多身。花密藏难见,枝高听啭新。”

  但是,反舌鸟作为芒种三候的物候特征,恰恰不在于它的善鸣,而是在于它的不鸣!

  在火热的夏日里,春天里“学尽众鸟声”的反舌鸟为什么静默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反舌感阳而发,遇微阴而无声也。”也就是说,到了这个时候,阴气微生,感阳而鸣的反舌鸟便不再发声鸣叫了。

  此时,人们目之所及的一切,其实还都是阳气盛极的现象。天空的太阳是那么灼热,阳鲜明晃晃地灼烤着大地,空气里充满了燥热的气息,似乎只有一层胜过一层的热浪,哪里还能察觉到那一丝丝悄然滋生的阴气?

  而且,阳气最旺的端午,往往就在芒种时节之中。

  端午节的习俗很多,除了吃粽子、划龙舟,还要挂蒲艾、浴兰汤、戴香包、佩五色线、点雄黄。这些风俗带有激烈的时令特点,几乎都指向盛夏时节祛毒除瘟驱邪的需要。《荆楚岁时记》说:“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

  仲夏高温高湿,百毒丛生,端午节因此又被叫作“五毒节”,所谓“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古人甚至认为五月是“毒月”,是“恶月”,要用各种方法来预防五毒之害。

  上天对生命的呵护在此时又一次显现。毒月之时,也正是药草成熟之际。端午前后,艾草、菖蒲等草药的茎叶最壮,药性最足,功效最好,装袋悬门挂之,煮水入酒饮之,与谷米同烹食之,制汤洗之浴之,人间的男女老幼在药草香中安然度过炎炎盛夏,免受五毒侵害之苦。

  正是在这炎烈之气中,内藏一阴之生。午者,阴阳转换也,此时阳气达到最旺,其后阳渐息,阴渐长。

  在被炎热所灼烤的一切表象之下,蕴含着虽然细微却是本质性的变化。这就是将“反舌无声”作为芒种三候的大才智。

  画家徐冬冬曾反复说,他自少时临摹古画,研习古诗,便从中明了古人观察宇宙的方法——融于自然,感天地之气,而达天人合一之境。这也是为什么读诗词歌赋会发现那么多文人墨客对自然之变的观察、描摹到了精细准确如科学家的程度!

  唐代张仲素《反舌无声赋》就是这样的绝佳之作:“彼众禽兮,终岁嘤嘤;此反舌兮,语默有程。盖时止而则止,故能鸣而不鸣。青春始分,则关关而爰语;朱夏将半,乃寂寂而无声。有以见天地之候,有以知禽鸟之情。”

  好一个“盖时止而则止,故能鸣而不鸣”,这便是反舌鸟的与众不同了。而我们的祖先灵敏地捕捉到这夏木好鸟“其鸣”“其默”的变化,并从中深入认识到“天地之候”,古人见微知著的能力着实令人惊叹!

  如此再来观《芒种·三候反舌无声》的画作,不由感到,那看似难以捉摸的色彩,流淌的正是“阴阳交而止声”的宇宙之变,“随时之智,从宜之义”的中国才智,“静观其妙”“取以候时”的天地之境。(文/徐立京绘/徐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