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推荐清单】从西夏文研究到接手父辈家具生意

陕西这片土地上,从西留下了中国历史最辉煌的夏文记忆,如果我们抛开兵马俑、研究意华清池、到接乾陵等所展现的手父帝王文化,这片土地,具生书籍推荐清单还积淀着太多的从西文明、才智与美德,夏文这些都通过陕西每一个历史遗迹,研究意每一个地域风俗、到接每一个家庭的手父传承而深入到陕西人的骨髓里。传统的具生精神和文明在当代也有着极强的生命力,这是从西陕西人精神的文化基础,它散落在民间生活的夏文角角落落,润物无声。研究意

杨国栋家具作坊_1.jpg

喝浓茶是杨国栋和杨汉昭父子俩的共同爱好

过去的20个月里,杨国栋和杨汉昭父子俩在家具生意上都跨了一大步。老杨苦心经营10年的家具作坊,结束了城中村中的颠沛流离,终于有了一块产权完整的地皮;小杨决定从历史学和西夏文的学问中抽出身来,尝试着跟工商、税务、财务、客户打交道,娱乐新闻快讯然后再把学问做到家具里面去。

从颠沛流离到安家立业

位于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河川之地的西北家具工业园里,一片面对着灞河的厂区就是家具作坊的新家,三层的生产加工展示楼已经落成,工人们各司其职为新的订单赶工。厂区里,一只6岁的老猫懒洋洋地游荡着,据说已经跟着厂子搬了好几次家。

按照老杨的规划,厂区里其他的空地上还将建起园林、鲁班祠堂以及木作会所。这些建筑物除了本身的功能外,还有一项重要功能,就是展示中式传统家具文化,园林里的楼廊亭台、木匠使的家伙、起居绘画喝茶的空间布局。

作坊家具大部分工艺由工人手工完成_1.jpg

作坊家具大部分工艺由工人手工完成,完全采用传统的卯榫结构,不使用一颗钉子或螺丝

做生意全靠口口相传

10年来,老杨没有开过一天门店,做生意全靠口口相传、私人定制,游戏攻略秘籍客户圈子越做越大,无论是个人、商铺还是寺院的活儿,都能接得下来。如今,老杨的家具厂拥有40多名员工,也算得上一家小型企业了,可他依然愿意称之为“作坊”,原因是生产的家具大部分工艺仍是由工人手工完成,并且完全采用传统的卯榫结构,不使用一颗钉子或螺丝。

今年27岁的小杨读硕士时,选择了一门几乎是最枯燥的研究方向——西夏文。半年前,这个以前每天都在读书和研究中度过的人,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跑贷款、办证件、见客户……逐渐介入到生意当中。最近,他正在为筹建运营网站、微信和网店的事情繁忙,通过新的渠道,延续和拓展老杨“口口相传”和“私人定制”的生意经。

“按正统路子不会有今天”

老杨出身于干部家庭,父母都是知识分子,选择一份安稳的工作对他来说并不难。可是他偏偏爱折腾,到部队当了几年兵、在美协画了几年山水,贩过饮料、当过经理,兜里揣过50多万美元找人投资、身上背过十几万元外债为生活发愁。他说,当初如果按家庭的正统路子走也不会有今天,无非就是老老实实地上班,“所以说也需要一些‘革命精神’。”

到了小杨这一代,则似乎又回到了爷爷奶奶“做学问”的家庭正统里。“本来一心想着考博士,没想到卖上家具了。”即使已经逐渐接手父亲的家具生意,他仍然不想放弃手中的书卷和纸笔,用他的话说是“学还得上”。

记者:如今来看,算不算是“子承父业”?

老杨:私营企业都存在一个传承问题,他(儿子)现在只是泛泛介入。他在职业选择的过程中有很大的自由度,我现在主要是慢慢熏陶,让他一点点感兴趣,“诱敌深入”,最后让他不能自拔。我也主张他考博,继续深化学业,家具文化的推广普及也需要他们这种高端人才。

小杨:现在还只能说是两个人一起干吧。这个事情原来我也想过,早晚是要接手的,现在既然考博没考上,那就先赚钱吧,慢慢地我也从中发现了一些自己擅长的东西,也能够贡献一些价值。

记者:怎么评价儿子(自己)半年来的表现?

老杨:这半年来融资、工商、税务的事情我都让他来跟,觉得还算可以吧,他现在也是刚刚才从学校走向社会。社会上有很多规则,他也得一点点学习,有时候跑得不顺利也会很恼火,但这就是社会。年轻人嘛,都是这样,我现在这个年纪就很少生气。

小杨:原来我一直认为再怎么说家具文化,无非也就是个卖钱的东西,但是仔细研究了一下觉得确实挺有意思的。比如说这把椅子坐着为什么舒服,我就去研究它,通过翻阅书籍资料,发现这东西还真的是门值得深究的学问。

记者:父子二人是怎么分工配合的?

老杨:中式家具讲究多,像我们这种没怎么上过学的人,主要是从横向上传承家具的种类、工艺等。他现在做的是纵深式的传承,研究家具背后的文化属性,这个事情也只能是由他来做。最近他在搞微信推广,我就跟他说不要做的太生硬,主要是挖掘文化,无论是品茶、书画还是音乐都可以,要让人觉得每一件家具都是“有来头”、“有讲头”的。

小杨:我现在主要做的就是网络推广这一块。这件家具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这样设计,我都试图从历史中找到它的出处,有些是史料记载,有些是书画、壁画。有时候我也尝试着设计,主要是提供一些历史素材。

记者:对家具作坊的未来有什么规划?

老杨:按照我的规划,这些硬件还得5-6年时间来完善。俗话说,扶上马还要送一程。我今年53岁,争取在60岁之前实现零负债,给他一个高起点的“零起步”平台。以后我就在院子里写字、画画,当一个园丁就行了。就作坊而言,我当然希望它能长久做下去,成为一个经典的品牌。

小杨:肯定还是走私人定制的路子,不会开门店,继续挖掘家具文化。到时候园林和会所建起来了,就可以围绕传统文化办一些小型活动,希望能让这里成为一个圈子里的人沟通交流的地方,为大家做好服务。前阵子看日本一个纪录片,讲了很多历史很长的家族企业,并不是说要有很多产品,把自己这一块做好就够了。

记者:怎么理解家具文化或者家具艺术?

老杨:我过去是搞美术的,但是我觉得美术不只是纯观赏,也可以应用到生活当中,家具就是一种实用艺术,制作家具的过程本身也有一定的观赏性。中式传统家具是以历史传统为模版,引入现今的时尚,找到历史与时尚的结合点,这是我们的责任。

小杨:不管学什么,都要学以致用。画画不能只是黑着头画,学历史也一样,我现在主要是从历史中发现一些素材和灵感,让老古董变得更有活力。

记者:谈谈自己的“生意经”。

老杨:2万块钱起家,还是借的。我爱折腾,现在说起来好像挺轻松,过程还是比较痛苦的,起起伏伏、生生死死,总的来说还是按着自己的理想在走。

小杨:同学老开玩笑说我是“富二代”,我不同意,我说我是“创二代”。我不否认,平台确实比一般人高,但是压力也大啊,首先是要守业,然后想着怎么样发展得更好。

记者:对儿子(父亲)有什么话说?

老杨:他今后的路该怎么走,现在还不是很明确,因为人生不是设计出来的。35岁到40岁是发力的时候,那会儿人生就该有准确的定位了,也就是说这辈子能成多大精心里有谱了。我希望,他到40岁的时候不要再糊涂了。

小杨:我们这个地方叫老牛坡,我爸也是属牛的,我从他身上学到最多的就是那股韧劲。我有时候觉得,我爸特别擅长设计,他从建厂以来每一步都是按照设计走出来的。我那天跟我表弟说,你什么时候开始尊重你爸了,就是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