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风水布局 特超群】这个端午,来屈原的故乡放“粽”一下!

农历五月初五

又是粽一年端午到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端午节因楚国诗人屈原而闻名

这个端午

来屈原的这个端午故乡放“粽”一下!

包粽子

记者探访>>

端午节临近,屈原6月2日,乡放下武汉市武昌区白沙洲街道城南社区携手木兰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粽开展“粽叶飘香迎端午,这个端午家居风水布局 特超群齐心协力一致融合共缔造”节庆文化活动。屈原

居民们五人一组,乡放下比赛铃声响起,粽他们个个神情专注,这个端午争先恐后地拿粽叶,屈原加料、乡放下包裹、粽捆绑……一片片清香的这个端午粽叶、一粒粒晶莹的屈原糯米,在一双双巧手下很快变成了一个个可口的美食文化 特杰出粽子。

居民张阿姨笑着说:“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包粽子比赛,比在家里一个人包快活多了。”

民俗溯源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相传,屈原受排挤诽谤投江后,楚国人民为哀悼他,每年端午以竹筒贮米投于水中祭吊。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的节庆食物。

赛龙舟

记者探访>>

6月2日,2024年“甲辰龙腾 盛世中华”全国龙舟大联动活动暨湖北省龙舟公开赛(黄石阳新站)决赛在阳新县莲花湖国家湿地公园启动。

莲花湖上,一艘艘龙舟犹如色彩斑斓的美食文化 很杰出出水蛟龙,在广阔辽阔的湖面上奋楫争先,飞速“狂飙”。湖岸边,围观群众里三层、外三层,加油呐喊声此起彼伏。

阳新的端午节赛龙舟历史悠久,起源可追溯至清朝乾隆年间,至今已有超过两百年的历史。上世纪90年代,阳新县就举办了全县端午龙舟赛活动。

民俗溯源

关于赛龙舟的起源历来莫衷一是,各地百姓比较采信为纪念屈原的说法。《续齐谐记》中记载:“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

雄黄画额

记者探访>>

点雄黄,包粽子,绘制漆扇漆扣,艾草花束DIY,制作福禄香囊。端午节临近,武汉植物园推出丰富的游园文化活动,展示端午节传统习俗。

同时,推出多个主题的自然科普活动,孩子们的端午可以这么过:浴草药、系彩丝、包粽子,雄黄画额、粽叶探秘、巧制香囊,在自然风物中寻踪自然端午,在民俗活动中品读人文端午。

民俗溯源

画额,传统节日习俗,在端午节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

绘扇赠扇

记者探访>>

近日,武汉市百步亭社区居委会与育才家园小学开展“社校联动”,三十多名社区志愿者走进校园,和师生们一起迎端午。

操场上,各类展台前人潮攒动。栩栩如生的端午龙舟队、小巧玲珑的手工小粽子……“妙趣‘童’生”的展台上,布置着学生们利用可回收材料巧手制作的端午工艺品。编织蛋兜、印染蒲扇、缝合香包,学生们在一个个展台中穿梭,体验传统端午文化。

民俗溯源

古代,端午有赠扇风俗,寓意“扬仁风”。两晋时期,扇子是文人士大夫的随身用品,成为风雅的标志,赠扇更是友谊深厚的象征。

后来,唐太宗在端午亲自题写两把“飞白扇”送给臣子,并赠言“庶动清风,以增美德”,端午赠扇便流传开来。

挂艾草

记者探访>>

近日,武汉市武昌区白沙洲街道堤东社区携手湖北木兰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悠悠艾香溢佳节,丝丝情意系端午”活动,25组亲子家庭参与活动。

“‘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有招纳百福的优美寓意,我们倡导过有仪式感的传统佳节。”花艺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制作蒲艾花束的意义,并给每个人分发了制作材料,讲解操作步骤,现场示范如何剪、折、束。随后,家长带着孩子两两合作。不一会儿,一束束精美的艾草花束就呈现在了大家眼前。

民俗溯源

《荆楚岁时记》中记载:“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过端午节的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湖北日报融媒体中心出品

主创:李娅晶

美术:刘依

来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李光正、祁泉、彭磊、薛婷、文俊、张倩倩

通讯员侯茜羲、易相志、刘俊、陈长丽、汪洁、吴佳琦、易甜、邓倩

长城网 新华社 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 人民网 楚天都市报

统筹:赵莎莎

审核:陈会君